138-2912-8596

4产品中心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壳超声波清洗机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壳超声波清洗机

 详情说明

​全自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壳超声波清洗机





动力电池铝壳超声波清洗机内容简介

动力电池铝壳作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核心保护部件,其表面及内部结构的清洁度直接关系到电池的绝缘性能、密封效果及整体安全性。超声波清洗机凭借对复杂结构的深度清洁能力,成为动力电池铝壳生产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设备核心原理

该设备基于超声波空化效应实现清洁:超声波发生器将电能转化为20kHz-80kHz的高频电信号,通过安装在清洗槽壁或底部的换能器,将电信号转化为同频率的机械振动。振动传递至槽内的水基清洗液后,液体中会不断产生大量微小气泡(空化泡),这些气泡在声场作用下迅速膨胀并瞬间破裂,产生局部高压冲击波(可达数千大气压)。这种冲击力能直接作用于铝壳表面、螺纹孔、焊接缝等复杂部位,高效剥离油污、切削液残留、金属碎屑、氧化膜等污渍,实现传统清洗方式难以达到的深度清洁效果。

设备结构组成

• 清洗槽体:采用304不锈钢一体成型,具备耐腐蚀性和结构稳定性,槽体尺寸根据铝壳规格(如方形、圆柱形)定制,确保工件完全浸没且避免碰撞。

• 超声波系统:包含高频发生器和压电换能器,换能器采用阵列式分布,保证槽内声场均匀,避免清洁死角。

• 全自动输送机构:多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的链条或皮带输送,配合定位工装实现铝壳的自动上料、流转及下料,输送速度可通过PLC无级调节,适配不同生产节拍。

• 清洗液循环与过滤系统:由多级过滤器(精度可达5-20μm)、循环泵及管道组成,可实时过滤清洗液中的脱落污渍,延长清洗液使用寿命,维持清洁效果稳定性。

• 温控系统:通过加热管和温度传感器实现清洗液温度(通常30-60℃)精准控制,提升清洗剂活性,增强去污能力。

• 烘干系统:采用热风循环(温度50-80℃)或红外烘干技术,清洗后迅速去除铝壳表面水分,避免水渍残留,烘干时间可根据铝壳壁厚调节。

• 控制系统:以PLC为核心,配备触摸屏实现参数设定(如清洗时间、温度、超声波功率)、工序监控及故障报警,支持与生产线MES系统对接,实现数据追溯。

清洗工艺流程

全自动生产线通常包含多工序协同,形成完整清洁链:

1. 预清洗:通过高压喷淋去除铝壳表面附着的大量浮尘、松散金属屑等,降低主清洗工序负荷。

2. 超声波主清洗:在加有专用水基清洗剂的槽体内,通过空化效应深度清除油污、氧化皮及缝隙内的顽固污渍,此环节为核心清洁步骤。

3. 第一次漂洗: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铝壳表面残留的清洗剂,初步减少化学物质残留。

4. 第二次精漂洗:采用高纯度去离子水(电阻率≥15MΩ·cm)进行二次冲洗,确保表面无任何杂质残留,满足电池壳绝缘性要求。

5. 烘干:通过热风循环快速干燥,使铝壳表面含水率≤0.1%,达到装配前的洁净度标准。

技术特性与应用价值

• 清洁精度高:可清除铝壳表面及复杂结构内的微米级污渍,满足动力电池对绝缘电阻(通常要求≥100MΩ)和密封性(漏气率≤1×10⁻⁷Pa·m³/s)的严苛要求。

• 适配性强:针对铝壳材质(如6系铝合金)特性,可调节超声波功率与清洗时间,避免对表面造成损伤,同时兼容不同尺寸、形状的铝壳(如方形壳体、盖板、端盖等)。

• 生产效率稳定:单条生产线每小时可处理数百至上千件铝壳,通过多槽并联设计可进一步提升产能,适配动力电池行业的规模化生产需求。

• 环保与经济性:采用水基清洗剂替代传统有机溶剂,减少VOCs排放;清洗液循环系统降低耗材消耗,相比人工清洗可节省30%以上的清洗剂成本。

动力电池铝壳超声波清洗机通过自动化技术与超声波清洁原理的结合,为铝壳清洁提供了标准化、可追溯的解决方案,是保障动力电池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生产环节,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Pack厂及铝壳零部件供应商的量产线中。